第104章出大事了
章节报错
做人按照规矩来是没错的,但是要是过于蛮横,不通人情,仗着身份将自己身边的人都变成了敌人,那就多半是没什么好下场的了,人毕竟是群居动物。
桃花担心秦淮玉是对的,就是没能阻止她,三日之后,府中真的出事了。
“姜娘子!”秋景轩的丫鬟跑过来,红着眼睛喊:“您快去看看!”
微微一愣,桃花起身,带着青苔就跟着她走。
清晨的相府突然就喧哗了起来,各房各院的人都被惊动,纷纷都赶去秋景轩。
秋景轩的外头站满了护院,没让其他人进去,里头就只有段芸心和姜桃花。柳香君的尸体已经从房梁上被取下来了,桌上放着封遗书,桃花正仔细地看着。
“妾身命如草芥,不敌秦娘子富贵。多次受辱,实难想开。既然人间无人做主,妾身便到地府求恩,愿阎王相助,令我流连世间,找秦娘子讨个公道!”
字都是用血写的,歪歪扭扭,已经辨认不出字迹。地上的尸体被白布一盖,整个屋子都显得阴森了起来。
段芸心紧皱着眉道:“昨日就听她来找我哭诉,说秦娘子欺人太甚,她好歹是个侍衣,却被她三番五次当着下人的面侮辱。”
桃花抿唇:“秦娘子处事的确有不当之处,但柳侍衣一向坚韧,怎么会突然寻了短见?”
段芸心摇头:“娘子你想想,柳氏毕竟只是个侍衣,多次受辱也没人能替她在秦娘子那儿讨回公道,活在这府里还要被下人嘲笑,怎么想得开?”
话是这样说没错,上次她也的确见识过秦淮玉的蛮横不讲理,看着柳香君被当着那么多下人打。但是……这才几天啊,柳香君给她的感觉是很聪明的,怎么也该阴着想办法报复,而不是直接寻短见。
“青苔。”桃花低声道:“你去看看柳侍衣的身子。”
“是。”青苔应了,正要去,段芸心却皱眉道:“逝者已矣,娘子还让下人去碰她?”
好奇地看她一眼,桃花不解地道:“娘子难不成觉得这尸体不用送去衙门给仵作看?反正仵作也是要碰的,青苔看一看有什么要紧?”
微微一愣,段芸心皱眉:“她是自尽,又不是被杀害的,为什么要送衙门让仵作验尸?等爷回来说清楚之后,就该赶紧下葬,以免怨气留于府中不散。”
屋子里安静了一会儿,桃花捏着柳氏的遗书,静静地看着段芸心。
“……怎么?我哪里说得不对?”垂了眸子,段芸心不解地问:“娘子在看什么?”
“我有些好奇。”歪了歪脑袋,桃花轻轻一笑:“娘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柳侍衣一定是自尽,不是他杀呢?”
身子一僵,段芸心皱眉道:“她遗书上都写清楚了,不是自尽是什么?”
摇了摇头,桃花捋了捋袖口道:“娘子可能是一直在这平静的相府里,没见过多少杀人的手段。很多时候留了遗书并不是自尽,上吊也有可能是别人挂上去的。这些东西,只要仵作查,就能查得出来。”
这话是瞎掰的,她只是觉得段芸心今日有些反常。柳侍衣的死按理来说也该是跟秦淮玉有关,跟她没什么关系,可是她竟然不似平时那样的慈悲面容,反倒是有些紧张。
一个人伪装得再好,眼神也是藏不住的。偏巧的是,她最擅长观察别人了,其他人可能都觉得段芸心与平时没什么两样,但是她觉得她心里有鬼。
“这样啊。”段芸心点头,眼皮再也没抬起来:“既然娘子都这么说了,府里现在也是您主事,那就您来决定吧。”
“嗯。”
青苔已经掀开白布看了一会儿了,正想说点什么,外头猛地冲进来个人。
“怎么回事?!”秦淮玉睁大了眼:“好端端的,她怎么死了?”
段芸心和桃花都是一愣,同时回头看她。
被她们这眼神看得心虚,秦淮玉低头道:“这肯定不是我害的,她冒犯了我几次,我就教训过她几次,恩怨分明,不曾有什么过分的地方。”
“娘子要不要看看这个?”段芸心神色严肃地指了指桃花手里的信纸。
眼角余光瞥着地上的尸体,秦淮玉害怕地挪到桃花身边,接过遗书看了一眼,吓得当即丢了出去,一溜烟就跑到了门外,扒拉着门框道:“脏东西我不想看,你们就说说她怎么死的吧。”
“上吊自尽。”段芸心低身将遗书捡起来:“柳侍衣留下这个,说是不堪你侮辱,选择去地府让阎王做主。”
“什么?!”秦淮玉不敢置信:“她要不要这么小气啊?就是打过两下而已!”
“秦娘子。”桃花皱眉,终于忍不住开口道:“你作为动刑的一方,痛苦是别人来承受的,就没有理由觉得别人承受不起是小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看重的东西,万一柳侍衣最看重的就是面子呢?你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但切切实实是伤到了别人,这就是你的错。”
头一次被桃花吼,秦淮玉立马老实了些,小声道:“我怎么知道……”
怎么知道这个柳侍衣这么脆弱啊,更何况是她先来招惹自己的,怎么能怪自己反击?
叹息一声,桃花正想再说两句,却看见外头的护院让开,沈在野大步跨了进来。
“爷!”众人连忙起身行礼,秦淮玉也跟着跪下,忐忑地看着他。
“我才上了个早朝回来,府里就出了这么大的事?”沈在野眉目间满是恼意:“你们到底在干什么?”
桃花硬着头皮挨骂,心里再一次感叹梅照雪的聪明。她一病,自个儿就被推出来当顶包的,什么事儿都得怪她头上了。
“爷息怒。”轻声开口,桃花道:“有什么事都出去再说吧,等会衙门的人就会过来带走柳氏的尸体了。”
看她一眼,沈在野怒拂袖,带着众人就坐到了院子里去。
“说说吧。”他沉声道:“好端端的人,到底为什么寻了短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