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章节报错
她走向妈妈,妈妈牵起她的手下楼,她觉得委屈极了。
陈莹明明说她会让顾森去民胜小学读书的,可是却出尔反尔。
宁希走了,顾森才深深地吐了口气,小小的心底充满了疼痛。
他又不能和宁希在一起读书了。
他又开始一个人了,宁希在新的学校会有新的朋友,新的伙伴,他会被忘了的。
想到这里,他就难过地不像话。
去学校第一天报了名,认识了老师,第二天正式报道,他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
城西小学环境并不好,教学楼比较破烂,校园里的植被也不多,顾森在一年级一班,他靠窗坐着,窗边几颗冬青树,青翠欲滴。
顾森一个人坐着,一个班上有四十二个同学,都陆陆续续来了,第一天上学老师就要分座位,大家不得不去外面排队。
但是当大家都看到顾森的轮椅和他空荡荡的左腿时,都纷纷远离他,惊恐无比地看着他踩在轮椅上的一只脚以及那没了的左腿。
顾森一个人就排在了最后,旁边的小朋友都在交头接耳地说着关于他残疾的事,他觉得脸上很热,被人这样肆无忌惮的讨论,很丢人。
没有小朋友肯靠近他,老师叫着小朋友的名字,他们一个个地都入了座,最后剩下一个女孩和顾森,老师叫了女孩的名字,指了指后面的空位:“你坐那里。”
女孩去坐下了,老师又叫了顾森的名字,指了指那女孩的位置:“你和张敏同学坐一起。”
顾森想着,和谁坐一起都行,只要别人不嫌弃他,可是他刚推着轮椅从过道里往后走,张敏就开口喊了:“老师,我不要和他坐一起,他好可怕!”
周围的同学都炸开锅了,都指着顾森,没有人愿意和顾森坐,顾森停在楼道里,手足无措。
像是大庭广众下被人扒了衣服观摩似的,别人都开始在意他的左腿,指着他空荡荡的左腿窃窃私语。
“他没有腿啊,他只有一条腿,他好可怕……”
“我们不要和他坐一起,他腿断了,会被传染的。”
老师见场面不可控制,有些头疼,对他们道:“你们不要怕顾森同学啊,他没那么吓人,他只是残疾了,张敏同学,你和他坐一起,老师就奖励你一支铅笔好不好?”
张敏极力地摇头:“不要,我不要和他坐。”
她都快哭了,吓得眼泪在眼里打转:“他好脏,他没有腿,他好可怕!”
顾森在过道里攥紧了裤子,不敢抬头,四周都是打量的眼睛,像是要把他看出个窟窿来。
他想宁希了,宁希在的话肯定不会这样对他。
他现在才明白,只有宁希不嫌弃他。
可是宁希去了民胜小学。
他忍着眼里的泪,不敢抬头。
李晶老师也甚是无奈,她只得先把讲桌搬到第一排去,单独出来一个位置给顾森,李晶老师笑了笑道:“顾森,那你一个人坐在前面好吗?”
顾森点头,他可以一个人坐啊,他不需要同桌。
他独自一个人去坐在了李老师的讲桌前,他被独立出来了。
他的面前不远处就是讲台和黑板,身后的小朋友还在交头接耳,他都能听见。
原来在这个没人认识他的学校,他也不会被接受。
原来真的没人会接受他。
他不想去学校了,真的,可是他也不想待在家里,那不如去学校,他每天起得很早,他去学校时,宁希还没起床。
宁希的学校很近,几分钟就到了,他不行,陈莹送他得骑车半个小时。
他中午不会回来,拿了窝窝头在学校吃。
他是城西小学距离家里最远的小朋友。
可是第二天他们一年级一班转来了一个新同学,他低着头写字,也不想看别人,不管是谁,都不想看到他的,所以当老师说转来新同学让大家欢迎的时候,他都没什么动作。
可当老师念那个同学的名字时,顾森的心里瞬间一紧张。
李老师说:“欢迎新同学宁希加入我们一年级一班,大家欢迎她哦。”
顾森一抬眼,见宁希站在讲台上,穿着粉红色的小裙子,背着粉色的书包,扎着两个羊角辫,系着妈妈精心裁剪的红丝绸,她成了一年级一班最漂亮的小朋友。
老师问:“谁愿意和宁希同学做同桌呀?”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纷纷举手,教室里突然热闹地过分。
只有顾森愣愣地看着她,没举手。
大家都在抢宁希,可是宁希却在扫视了一圈之后,笑着看向顾森,回头对老师说:“李老师,我能和他坐一起吗?”
李晶看了看顾森,点头道:“当然啊,你愿意跟顾森坐一起吗?”
宁希点头:“我就和顾森坐一起。”
李老师看向顾森:“顾森同学,那宁希以后就是你的同桌啦。”
顾森看着宁希,突然低头拿袖子抹眼泪,他低着头点头,没敢看宁希。
宁希像个小天使一样,走到他旁边坐下了,她看起来很开心,可是顾森的眼泪却怎么都擦不干了。
第17章 我们回家  她只觉得,顾森的小手很温暖……
他以为他以后都不会见到宁希了, 她会在新的学校有新的朋友,她会把给他的好都一样地给别人,想到这个他就好心痛。
可是他没想到宁希会来找他, 看到宁希的瞬间,他心里狠狠地一紧,过后又是感动和开心。
没有人把他当回事, 但是宁希却对他不离不弃,她真的是个很好的朋友呀。
顾森这样想着, 但是宁希坐在他旁边,让其他的同学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虽然忐忑和感动,但是心里生出了一点点的优越感。
你看啊, 那么多健全漂亮的小朋友,可一年级一班最漂亮的小朋友选择和他做同桌, 他也是值得的对么?
宁希侧首看顾森,见顾森低着头, 手里拿着铅笔正在写字,根本不看她。
即使顾森看起来不太开心,但是宁希挺开心的, 她也决定比顾森更勇敢一点,不想再失去他了。
李晶老师见宁希选择和顾森当同桌, 还欣慰地点点头,告诉同学们:“宁希是咱们班最勇敢的小朋友,她第一天来学校就做了你们都做不到的事情, 给她记一次好人好事,期中考试结束后她会获得特殊奖励哦。”
其他小朋友都看着宁希和顾森,明显都觉得不公平, 但是他们都错过了这个做好人好事的机会,已经再没机会了。
顾森很安静,在眼里的泪意没散去之前他都没敢看宁希,直到发书的时候,宁希将书本递给他,他才伸手将书本拿了过来。
宁希悄悄地问他:“顾森,你怎么不开心呀,是不是谁欺负你了?你放心,以后有我在这里,没有人敢欺负你。”
顾森抿着小嘴,摇头,他是被欺负了,但是那点难过比起宁希来找他的开心,根本算不上什么。
他还是在意宁希为什么会来这么远的地方上学,所以他还是开口问她:“你怎么会来这个学校?你不是去民胜小学了么?”
宁希摇头:“可是那边没有顾森呀,我去也不会开心的。”
这句话像是给他吃了颗定心丸,让他不安的心突然就安稳了下来,宁希是真的把他当成朋友,她明明可以去民胜小学,那边离家里很近,走路也就几分钟就到了,可是她却还是选择跑来这么远的地方陪他。
他真的觉得这世上没有人比宁希更好了,他突然有点害怕有一天宁希会离开他,长大后,她就会离开他了吧。
这样一想,他想长大,又不想长大。
长大后他就可以赚钱给宁希买好吃的好玩的,可是长大后他就要失去宁希了,这种落差感让他感觉到不安,甚至连此刻都觉得有点不像真的。
宁希很受欢迎,她的书包里背着一盒饼干,下课后她分给了后桌的同学一人两个,和他们说说笑笑,还跟他们炫耀顾森:“顾森是我朋友,可聪明了,以后他就是我们班的第一名,你们一定要和他做朋友。”
后面的同学拿了好处,觉得宁希性格好还可爱,但是顾森的话,他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和别人说,更别说让别人和他做朋友了。
宁希也知道顾森的性格一直如此,在他的世界里,或许除了学习就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干了,他把童年和年少的孤独都化成了学习的动力,才成了后来杰出的科学家。
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才,却在她死后也毫无声息地陨落了。
宁希觉得他是为自己殉情的,这样一想,即使这辈子顾森对她多不好她都能原谅她。
宁希跟后桌打过招呼还凑过去跟顾森说:“他们以后也是你的朋友了,你可以和他们说说话呀,玩耍呀,都可以的。”
可顾森却只给她一句话:“我不要,我只要你。”
宁希心里一紧,她感觉有点酸涩,她小声道:“可是朋友多了好玩一点,你总是跟我玩不觉得腻呀?”
顾森摇头:“有你就好了,其他的我都不需要……”
他真的不需要,他已经想好以后都没有朋友,一个人活着了,可是宁希来了,他愿意把自己封闭的地盘分给宁希一点位置,但是别人就算了。
他们都不会对他真心,他也不想要。
宁希再什么话都没说,拿了四个饼干塞到顾森手里,顾森低头看了一眼,宁希就说:“给你的,不够的话我还有,你吃完了再找我拿。”
顾森只是捏紧了手里的饼干。
这世上或许除了宁希,不会再有人这样对他好了。
他以后一定要对宁希好一点,再好一点。
正式开学第一天,大家也没做什么,就是先发了书本,各科的老师来做了自我介绍,让他们熟悉课本,还没正式开课。
宁希家和顾森家距离学校比较远,所以他们中午是不回去的,宁希自己带了水和便当,妈妈还给她给了五块钱,让她饿了就去小卖部买吃的,中午妈妈会来送午饭。
放学后其他学生都回家了,就顾森和宁希还坐在教室里,李晶是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看到他俩没回家,教室开着,还担心地问:“你们俩不回家么?”
其他学生都有家长接,但这两个没有。
宁希正在吃饼干,听到老师问,回答老师:“我们家太远了,我妈妈会来送午饭的,老师你别担心了。”
李晶叮嘱他们:“那妈妈没来之前,哪里都不要去知道么?”
宁希点头。
他侧首看顾森,见顾森还在写字,稚嫩的脸上毫无情绪,睫毛很长,覆盖着整个下眼睑,又卷又翘。
宁希心想,顾森小时候真的是个很漂亮的男孩,长大后长开了也没长歪,双腿装上假肢后个子很高,如果没人知道他残疾的话,估计都会被他儒雅且秀美的外表吸引。
不,即使残疾,在他上大学时就有很多女孩对他芳心暗许了,他的童年和青春皆是疼痛,但是远离了青春之后,他是别人眼里的高岭之花和成功人士。
更重要的是,他是那个年代,中科院为数不多拿了“图灵奖”的计算机科学家,他致力于祖国的国防系统和安全系统,给祖国的计算机安全方面做了不少贡献。
他很多时候恬静地像一汪没有起风的湖水,即使后来跟她表白和她在一起了,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也是将学习放在第一位,宁希那时候都觉得顾森这辈子就是为了学习而生的。
那次他们相约去香格里拉,两个人住在一个房间里,标间,宁希以为他会过来抱她,可是顾森却在她去洗澡的时候,拿出包里的电脑开始工作了,宁希出来的时候就有点不开心,在他工作的时候去闹他,结果就换来他一个宠溺的笑和一个揉头发的动作。
她说顾森没情调,但顾森却说:“你一个女孩子,我要是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情,也是你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