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天蒙蒙亮。

趴在书桌上的陆舟,缓缓睁开了双眼。

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眉心,他看向了放在桌角的日历。

都五月份了啊……

陆舟有些头疼地晃了晃脑袋。

从他2月份来普林斯顿到现在,几乎一大半的时间都呆在这间十平米的房子里,除了开车去超市买菜之外,他基本上都没有出过门。

最让他心疼的是那张5000美元的俱乐部卡,他甚至都没用过几次。

从领取那个任务之后,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挑战哥德巴赫猜想。

如今,这一切总算是有个结果了。

深呼吸了一口气,陆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走到了最后一步的他,反而不那么着急了。

哼着小曲走进厨房,给自己弄了点吃的,陆舟甚至从冰箱里拿出了一支香槟,打开瓶盖给自己倒上。

香槟是两个月前就买好的,为的就是这一刻。

安静地享用完这顿晚餐,陆舟从容不迫地去厨房洗了个手,然后回到了书桌前,开始为自己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做个收尾。

越过了将近五十页的论文纸,他在昨天未写完便沉沉睡去的地方,提笔继续写道。

【……显见,我们有px(1,1)≥p(x,x^{116})-(12)∑px(x,p,x)-q2-x^(log4)……(30)】

【……由式(30)、引理8、引理9、引理10,可证明定理1成立。】

所谓的定理1,便是他在论文中,定义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表述。

即,给定一个充分大的偶数n,存在素数p1和p2,满足n=p1+p2。

与之类似的便是陈氏定理n=p1+p2·p3,以及一系列关于p(a,b)的定理。

当然了,虽然现在在他的论文中,这条公式被称为定理1,但也许要不了多久,等数学界普遍接受了他的证明过程,这条定理兴许便会升级为“陆式定理”之类的东西。

不过,这种重大的数学猜想审稿周期一般会比较长。

佩雷尔曼证明庞加莱猜想的论文用了三年才被数学界认可,望月新一关于abc猜想的证明因为掺杂了大量的“神秘术语”,审稿门槛至少也得先读懂他的“宇宙纪理论”才算是入门,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看完,预计未来也很困难。

一个重大猜想的审稿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命题的热度,以及这项工作究竟“新”到了什么程度。

在证明孪生素数定理时,陆舟并没有运用到特别新颖的理论,只是在泽尔贝格教授95年发表的那篇论文中提到的拓扑学方法进行了创新,已经研究过这篇论文的人,便可以很快了解到他做了哪些工作。

而证明波利尼亚克-陆定理的论文,审稿周期明显就拉长了一大截。

即便他的群构法在孪生素数定理的证明中已经有所体现,但其中魔改的成分也使得它远远偏离了筛法的范畴,即使审稿人是德利涅这种大牛,也用了不少时间才下最后的定论。

而这篇关于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论文,陆舟一共写了五十页,而其中更是至少花了一半的篇幅,去论述他为整个证明搭建的理论框架。

这一部分的工作,甚至可以单独作为一篇论文发表了。

很大程度上他的审稿周期,取决于别人对他提出的理论框架的兴趣,以及对他所提出的理论框架的接受程度。

至于具体需要多久,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其实陆舟以前就在思考,系统对于任务完成的判定标准,究竟是什么。

如果他对一个定理完成了证明,但十年甚至是几十年,也无人认可他的工作,是否意味着他的任务就得卡上这么久?

而且最让他不理解的是,既然系统的数据库中储存着庞大的数据,那么它必定来自一个高等文明——至少这个文明比地球上的文明要发达。

且不去讨论它存在的动机,陆舟觉得,确定一个问题是否被解决,来自高等文明的系统应该也不会参考“土著”的意见。

如此分析的话,陆舟得出的结论便是,系统任务的完成应该是由两个因素判定。

一个是正确性。

另一个,便是公开!

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可以验证,他的证明是否正确。

如果只是为了公开的话,不一定得发到期刊上……

……

完成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之后,陆舟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将纸上的东西整理到电脑中,并转成了pdf格式的文件,然后登陆了arxiv的官网,将论文上传。

正确性,他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因为他的习惯是对每一个结论都进行严谨的验算,对所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反复推敲。

至于公开。

没有同行评审环节的arxiv,无疑是最快的选择!

唯一的弊端可能就是和有些期刊、会议的投稿原则冲突,比如在截稿之前上传论文可能会违反双盲规则等等,不过陆舟现在也不是很在意这些东西了,而且他相信那些接收稿件的期刊,也不会在意那些细枝末节。

毕竟投稿人不再是什么无名小卒,而是柯尔数论奖的得主。报告的学术成果也不是什么默默无闻的工作,而是希尔伯特23问第八问中的哥德巴赫猜想,仅次于千禧难题的解析数论界的皇冠之一!

过两天,他会再将论文重新整理一下,解决下格式上的问题,让它看起来舒服一点,然后投稿《数学年刊》。

当初证明怀尔斯的那篇关于费马大定理证明的论文,由六位审稿人同时审理,陆舟不知道自己的论文将由几位大佬评审,但想来应该也不会少于四个吧?

看着网页上弹出的上传完毕的提示弹窗,陆舟长出了一口气。

这样一来,就算是完成公开了吧?

论文发表之后,关注这一领域的人或者研究单位,都会收到一个alert(类似于提醒)。不出意外的话,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应该已经有人在看他的文章了。

就是不知道系统对于论文的阅读量是否存在一个判定值,如果存在的话,就得等几天才能验证他的猜测了。

坐在电脑前,等了一杯咖啡的功夫,陆舟闭上双眼,深呼吸了一口气,轻声默念。

“系统。”

当他再次睁开眼,入目已是一片纯白。

距离上次回到这里,已经很有一段时间了,以至于这次进来这地方,陆舟甚至有些不适应的感觉。

走到了半透明的全息屏幕旁边,他怀着一丝忐忑的心情,伸手按在了任务栏的位置。

很快他便能验证自己的猜测……

同时,也能知道,自己的思路究竟是否正确。

等等……

就在这时,陆舟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如果系统没有给自己回应的话,那究竟是说明自己对任务完成判定的条件分析错误,还是说明自己的论文本身存在问题?

然而,系统并没有给他思考这个问题的时间。

宛如天籁一般的提示音响起。

紧接着,一行文字映入他的眼帘。

【恭喜宿主,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