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携带的诏书过多,一份接着一份,面南背北的张永德,念得口干舌燥。颁诏仪式却又没办法中途停止,他只得频频舔一舔发干的嘴唇,却是越舔越口渴。

站在张永德下方的李中易,微微眯起眼睛,等着张永德端出朝廷的杀手锏来!

就在刚才,李中易听得很清楚,朝廷对他的恩赏诏书之中,只字未提及高丽国将来的善后处理事宜。

李中易混迹于大周官场的时日已经不短了,他当然很清楚,朝廷既然起了大大的猜忌之心,必然会留下后手。

就目前而言,李中易所掌握的实力之中,基本分为三大块,灵州的骑军和良马,高丽国的粮食和衣料等物,羽林四卫的精锐步军。

李中易这个当朝相公,当初跨海二征高丽的时候,挂的是海东处置大使的头衔。

按照本朝的惯例,处置大使的实权极重,上马管军,下马抚民。在李中易看来,以范质的精明,绝无可能让诏书之中出现无人主持海东善后处理局面的漏洞。

显然,张永德担心太过刺激李中易,采取欲抑先扬的策略,故意把釜底抽薪的,也是此行最重要的一份诏书,留在了后边宣读。

张永德是什么人?那可是作过殿前都点检的名帅,打仗打的是钱粮,打的是军心士气的道理,他张抱一岂能不知?

世界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朝廷既然明着赏了次相的高位,那么,把李家军的后勤基地给端走,也就成了必然。

如今的李中易,兵、钱、粮、马俱全,可谓是羽翼丰满。客观的说,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提心吊胆的揣摩柴荣心事,任由皇帝摆布的小官僚。

朝廷大肆封官授爵,目的是什么,李中易自然是一清二楚。不过,由于建军体制具有划时代的先进性,绝非一般的军阀军队可比,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李家军会不跟着他走的问题。

图穷总会匕现,李中易一脸平静的等待着张永德揭开谜底,至于身后诸将们的想法,他没有兴趣多想。

等到张永德的手头只剩下最后一份尚未宣读的诏书之时,李中易微微的翘起嘴角,该来的终于来了,他倒要看看,符太后和范质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刘贺扬面上显得很高兴,那不过是常居于开封,在官场上练就的一身应酬本事罢了。自从,被破格晋升为郡公之后,刘贺扬的心里便凉嗖嗖一片,而且越来越冷。

在李家军中,刘贺扬的军功不及杨烈,亲厚不及廖山河,他何德何能,安敢居于郡公的高爵?

尽管心里有些忐忑不安,但是,刘贺扬并没有太过慌乱。刘贺扬追随在李中易身边的时日,也不算短了,他非常了解李中易的脾气和秉性。

客观的说,李中易除了极其重视军规之外,颇有容人之量,不仅善于用人,也敢于用人。

别的且不去说它,刘贺扬和马光达都不是最早跟随李中易的老部下,就资历而言,远不及以杨烈为首的河池乡军那一派。

但是,李中易秉承着海纳百川的用人逻辑,不仅没有歧视刘贺扬和马光达,反而委以一军之首的重任,他们二人在军中的地位,也仅次于杨烈一人而已。

更重要的是,从灵州才开始追随李中易,资历不如刘贺扬和马光达的宋云祥,也被提拔到了一军之首的高位,这就足以证明,李中易没有把他们看外,不分地域和资历用人才。

当然了,刘贺扬心里也非常明白,朝廷的诏书虽未明言,却潜藏着浓浓的忌惮和提防之心。

“朝廷看走了眼啊!”刘贺扬低着头,暗暗叹息不已,李中易对朝廷的心思可谓是了如指掌,然而朝廷却对李家军知之甚少。

如此浅显易懂的挑拨离间手段,怎么可能瞒得过李中易的眼睛呢?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刘贺扬感念于朝廷的厚赏而起了异心,在镇抚系统以及军法系统的严密监视和制约之下,没有李中易亲笔签押下发的那种带密码的军令,他有可能调得动一兵一卒么?

想到这里,刘贺扬下意识的扭头,瞥了眼跪在身侧,却一直沉默不语的搭档——第二军镇抚使杨怀中。

杨怀中的资历非常老,早在李中易初建河池乡军之时,他便已是什长。要知道,那个时候,李中易完全掌握的正规官军,也不过区区一个都而已。

谁又能够料想得到,那时候一个小小的什长,如今已是真正掌握着第二军实权的军镇抚呢?

更重要的是,李中易成立讲武堂的之后,杨怀中便是第一期学成毕业的门生之一。

对于李家军中任何一个有上进心的军官而言,哪怕他们用脚趾头去思考,也知道讲武堂出身的决定性意义。

按照军法的明文规定,凡是拟提拔为副队正以上的军官,都必须先进入讲武堂学习深造,经考试合格毕业后,才授予检校副队正之职。

检校者,代理之意也!

检校副队正一年期满之后,经过镇抚使、军法司、指挥使的三方综合考核评估,才会被正式提拔为副队正。

自从讲武堂建立之后,所有学成毕业的军官,都是李中易这个山长的门生。

纲常伦理明面上的顺序是天地君亲师,实际上,天地虚无,君恩太过遥远,亲恩在于生养,而师恩却是知遇和再造人生。

李中易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通俗的理解这句话,那就是,有本事的军官,都是有野心的!

有野心,本无错。谁如果没点上进心,只会被所有人瞧不起,包括亲戚在内。

但是,野心必须控制在一定合理范围之内,否则就是僭越本分,那会遭雷劈的!

全军将领皆为主公门生的这个梗,是所有李家军中的野心家们,绝对绕不过去的一道硬坎!

李中易一直等着最后一份诏书,也就是最后一只靴子落地,可是,张永德不知道怎么想的,仿佛忘记了最后那道诏书一般。

在卸下天使的重任之后,张永德快步走到李中易的跟前,毕恭毕敬的长揖行礼,“拜见李相公。”

李中易心里哪能不明白呢,那最后一道诏书,很可能内容异常的惊悚,范质只怕是交待过张永德要见机行事,免得真正撕破了脸皮之后,牵一发而动全身,令局势再也不可收拾!

“哈哈,抱一公,您是朝廷柱石,又是军中的老前辈,某家如何敢当?”李中易伸出双手虚扶张永德,张永德原本就不是诚心见礼,趁势站直了身子。

自从大周立国之后,从太祖郭威开始,一直到如今,一直秉承着重文抑武的路子。朝廷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渐收回武将手头的兵权,并且,格外的看重文臣,尤其是文臣之首的政事堂相公们。

张永德的资历可比李中易老得多,李中易还是个奶娃娃的时候,张永德已经是一军之副都指挥使。

更别提张永德是寿安公主的附马都尉,要知道,寿安公主,也就是晋国大长公主,是周太祖郭威留存至今的唯一血脉。

俗话说的好,福祸难料,也正因为张永德是晋国大长公主夫婿的缘故,先帝柴荣对他格外的忌惮。

高平之战后,仅仅因为点检作天子的一块小木牌而已,张永德怕便从荣耀的巅峰,瞬间滑落了下来,不仅被柴荣撸了殿前都点检的兵权,更是变成了有名位有钱却多闲的富家翁。

按照朝廷的规矩,李中易这个现任的政事堂相公,比挂着使相头衔的张永德,其地位要尊贵得多,这也是张永德必须主动见礼的主要因素之一。

“抱一公,那份诏书为何不宣?”李中易揣着蔫儿坏,故意刺激张永德。

张永德刹那间楞住了,他作梦都没有料到,李中易居然会步步紧逼上来,莫非李无咎想马上撕破脸皮,索性起兵造反不成?

一念及此,张永德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暗暗叫苦不迭,悔恨当初不该接了这个苦差事。

李中易不过是想试探下张永德罢了,见张抱一面色大变,李中易不由高高的翘起嘴角,心说,也许是富家翁作久了,张抱一往日的雄心壮志,只怕是丢失了大半啊!

历史上的张抱一,在被柴荣狠狠的压制之后,含愤投入了赵老大的阵营之中。赵老大娶继妻王氏进门的时候,如果没有张永德所借的三万贯,只怕是连聘礼都出不起。

“不瞒无咎公,那份诏书其实是一份册立王妃的缺名诏书,一应签押印玺皆全,就等着相公您定下高丽王妃之后,按照规制填上名字即可。”张永德顾不得背心上的冷汗,小心翼翼的给出了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

“哦,原来如此,哈哈……”李中易当着张永德的面,有意无意间瞥了眼他那宽大的袖口处,那别样的眼神令张永德心里直发毛。

李中易猜的一点没错,公开摆在人前的那最后一份诏书,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幌子罢了。

真正的朝廷密诏,其实就揣在张永德的袖口之中,只不过因为那夜在江华岛上的特殊遭遇,令张永德改变了主意,不敢擅自拿出而已。

PS:今天是除夕,司空在家里待着,预计有万字更新,算是提前给老兄弟们拜个早年,求几张月票鼓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