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瞧着曾尚平把人留在帐外,进来正要回话,身旁的裕贵妃却先开了口。

宫人奉茶过来,裕贵妃站起身,挽了袖口,端过来,亲自奉来太后面前,一面续道“妾从前想着啊……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丫头,又是王大人的唯一的女儿,难免会养得矜傲些,未必是十一的良配,可谁知道,妾见了她一面就喜欢得很。。”

太后接下她的茶。

“不是一次听你夸她了。”

裕贵妃笑弯了眉目:“是啊,春花儿一般温和的丫头,难得她有那样的好性子的。妾啊,疼她真比疼兆佳氏还要多些。”

太后抿了一口茶,总觉得里头像被人放了苦蜜,又甜又涩不顺口。

“呵……,坐吧。太妃。”

说完,她对曾尚平扬了扬下巴:“带人来。”

裕贵妃蹲了个福,笑盈盈地坐回位上,朝帐帘前看去。太后侧目看着她,想起她说王家那丫头像“春花儿”一般……呵,先帝爷好像什么时候,也这样评价过裕贵妃。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

“裕贵妃。”

“是,娘娘。”

“王家,的确是一门好亲家。”

“谁说不是呢。都是先帝爷的大恩典。”

她还是那样憨蠢地笑着,好像真的只是庆幸儿子娶了一房好的女人。然而的谁都知道,王授文是皇帝身边的第一智囊。先帝爷是介怀贺庞同他这个汉臣结交。才顺水推了裕贵妃的舟。准贺临去娶了王授纹唯一的女儿。

王授文夫妻都很心疼这个早年被丢在长洲的女儿,王疏月若真成了诚王福晋,谁知道那个老滑头,会不会在什么时候突然调转枪头对着皇帝,倒向贺临那一派。

太后看着裕贵妃眼角边起的笑纹。

自己言外之意这样深明,她真的听不懂吗?

正说着,王疏月已经跟着曾尚平走了进来。她低垂着头,走到一盏铜质仙鹤灯旁,温顺得跪下去,行全了一个大礼。

值黄昏时候,天光期期艾艾。她刻意偏了一些头,将脸上的伤处掩在阴影之下。看不真切。

“来人,把她边上那盏灯点起来。”

曾尚平去点灯,她也没什么不在然地,像是知道了要被细看皮肉似的,直跪起来,眼垂于地,手则规规矩矩地交叠在摁在地上。

“抬头,哀家瞧瞧。”

“是。”

那是典型的汉女好皮囊,肌肤细白若雪,虽在脸颊上留着一道稍稍有些发褐的伤,仍盖不住那双细秀的眉毛,和眉下烟水轻氤的眼睛。但就是瘦,瘦得那十根手指骨节分明,虽肤白皮细也不见老状,却隐隐能窥见些女人手上不多寻得的力道。像是写过很多年楷字,颇有一种沉郁的风雅之态。

这种天生的弱质风流,太后并不喜欢。

“听说昨儿是皇帝伤了你。”

“回娘娘的话,是奴才粗笨,惹主子爷生气。”

裕贵妃道:“也是这孩子有福气,太医说……”

“贵妃放肆,惹出皇帝的雷霆,还能说是福气!”

裕贵妃张口哑然,起身就要跪下去,太后却又道:“小辈在哀家面前跪着,你是贵妃,自己不要尊重,日后何以为立?”

裕贵妃无措,只得慢慢地退回座位上坐下。手不自觉地去抓原本放在一旁琥珀佛珠子。

气氛一下子压抑下来。

太后曲臂抵着额头,对王疏月道:“前夜你那处闹得是什么,惹得皇帝震怒。”

裕贵妃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多少知道,太后召见王疏月,意不在这个丫头本身,而是冲着她和十一去的。原本她想同往常一样,只要自己定得下气儿,同太后闲扯家常,也就那么糊弄过去了。

但显然先帝死了,太后并不肯给她这个体面。

于是太后问王疏月的这个话,就变得极为难答。

“回娘娘,奴才奉茶不懂规矩。”

太后笑了一声:“没说实话。”

“奴才不敢欺瞒。”

“不懂规矩,自有慎行司的教训,怎么得惹出了图善的刀子。”

裕贵妃掐珠串得手指一下子滑脱开,竟不觉扯断了琥珀珠得串线,珠子哗啦啦地撒了一地。

这怎么答?她若敢说实话,当下就该拉出去绞舌头,自己和十一,就算不死也要受祖宗家法的处置。裕贵妃惶急地站起身:

“太后娘娘……”

谁知,话还开没开始说,太后却瞥了她一眼。

“贵妃,哀家在问她。你坐回去。”

连话都不让说,裕贵妃的心是乱了,口舌上却全无解脱之法。只得六神无主地向王疏月看去。

“回太后娘娘。”

王疏月提了声,身子却伏了下去:“奴才不光不懂规矩,还在圣驾前出言不逊,才惹怒圣驾,罪该万死。”

“疏月……别胡说。”

“贵妃娘娘,太后娘娘明察秋毫,奴才的罪是隐不住的,求娘娘不要为奴才开脱。”

太后看了一眼裕贵妃,她眼中终于透出了惶恐之色,这到令她莫名畅快起来。

她饮了一口茶,放慢声道:“你在皇帝面前说了什么。”

王疏月磕了一个头,咚的一声直砸到裕贵妃心上,几乎要把贵妃的眼泪逼出来了。然而她接下来的话更令裕贵妃心痛如裂。

“奴才说,大行皇帝驾崩,诚王大恸,主子爷不该不体谅王爷,反叫骨肉分离。”

“放肆!皇家的事哪堪你一个外臣之女置喙!”

“是,奴才自知罪该万死,不敢岂饶。请太后娘娘责罚。”

太后早便知道前夜究竟发生了什么,刻意问她,原本是要借此处置裕贵妃,谁知这个丫头却将罪责往身上揽,偏偏还说出了“骨肉分离”这样戳皇帝脊梁骨的话。

她是王授文的女儿,皇帝和王授文关系甚密,当真要处置这个丫头,也要投鼠忌器。再有,这毕竟是涉及皇位是否名正言顺之事,皇帝没说什么,甚至还准了诚王来视大殓之礼,意也在与暂时老十一彼此放过。

太后原意,无论王疏月如何名声在外,也不过是十七八岁的姑娘,没眼见也没胆识,被自己这么唬着一问,为了脱身,难免说出老十一的混账事。届时是时加以斥责,就径直问裕贵妃的罪,好拿捏摁压。

谁知王疏月如今跪在面前,把这个罪认成这样,竟逼得太后为难了。

“皇额娘仁慈,不愿处置她,那就把她交给我吧。”

那声音很是清冷。

太后回头,出声的是从将才起一直没有说话的福晋。

她低头看着王疏月,淡道“她日后与诚王成婚,也是宗人府入得了册的侧福晋,也该受我管束。”

太后正犯难,难得她肯出声,自不拂逆她。

“好。”

太后平下声来:“既如此,哀家就把她交给皇后处置。”

皇后向太后蹲了蹲身,扶着宫人的手,慢慢走到王疏月面前。

“王疏月。”

“奴才在。”

“听说前夜的事也惊动了王大人。皇上顾念君臣之情,对你网开一面,但皇家规矩深严,你既要为皇子妇,就应该时刻规行矩步,谨言慎行,念你年轻,我不重罚你。只令你守灵前长明灯,暗则拨芯,烁则添油。每日朝晚,悬收乾清门丹旐,至大行皇帝出殡期止。你可认。”

“奴才认,谢主子娘娘大恩。”

“好,既如此,把她带出去。”

第9章 菩萨蛮(一)

天幕已能见星斗。

王疏月跟着掌仪司的人走出毡帐时,贺临正站在江山亭下,恭亲王也在,恭王似乎在与贺临说什么事,扬袖指天,恳恳且切切,说得贺临紧缩眉头,低头不语。一面下意识地扯着领上还未解开带结。

恭亲王见王疏月走出来,又见毡帐里开始撤灯,知是养心殿的人起驾了。抹了一把沾染在胡须上雪,拍了拍贺临的肩道:“七哥给你说的话,都是掏心窝子的,如今在四川的是多布托,四川你就不要想在回去,也别那人面前去白求,七哥撒掉这层老面子,现在都不知道能不能把你保在京城。就怕那人出了先帝爷大殡回来,把你无实权地丢回到四川军中,到那时候,多部托就是牢头,而你就真的与囚徒无异了。”

“他多布托敢!他可是我的部下。”

“老十一啊。你是忘了他原就是镶黄旗的人,是你当年要和人称兄道弟,讲什么糊涂义气,把人抬举到现在的位置上,如今要改元了,皇帝对你的态度如此戒备,谁还敢买你的面子,你听七哥的话,出殡前,哪里都不要去,好好在乾清宫守着,连张孝儒那一堆人也不要见,他们不要脑袋,还想着能借你这脾气,去替从前的废太子说话,你可不要去当那什么棒槌。”

贺临不出声了。恭亲王叹了口气。

“你为咱们额娘想想,一旦随着太后迁宫,她在宫里是个什么处境,你不是不知道啊。你要再胡闹下去,额娘,哥哥我,还有整个富察家,都得跟着你完蛋。”

“你不要说了!我已经听进去了!”

这一声喝得很大,说得恭亲王扫了脸面。

不肯再多言,摇了摇头,转身往江山亭后饶走了。

王疏月看着恭王的背影渐入雪幕,走得远时,又停下脚步,仰头往远处景山上的焚烟处看去。那种疲倦地认命之态,像极了前明皇帝自尽的消息传来时,人们迟钝地停下手里的活计,往皇帝吊死煤山处遥望的姿态。

“王疏月你过来。”

哪怕迎着雪风,他的声音还是中气十足,几乎下了她一跳。

王疏月扫了一眼乾清宫门方向,见原本匆忙来往的人,都避道了道旁。

“王爷,要迎驾了,有什么……”

“让你把这个给我解开,王疏月,你是不是想勒死我。”

说着,他竟已自觉地屈了一半的膝。

系得是金刚结,其实也不算是死结,只是解起来耗时间。

王疏月刚挑开一个锁结,谁知手背上竟突然落下一滴滚烫的水。她怔了怔,额头接着扑面而来一口潮热的浊气。

她只是稍微曲了曲手指,却并没有抬头,沉默地续着手上动作。

面前的男人抬起手,狠狠地抹了一把的眼睛。

“快点,手脚笨成这样。”

听得出来声音在发嗡。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