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綝也想体面地撤退,但是实力不允许啊,当他一听到魏军三路大军包抄之时,直接就给吓尿了。

这次他之所以敢在淮南如此地恣意猖狂,还不就是仗着魏军的主力还在西北的缘故么,趁着淮南空虚的机会,他才有胆量一展拳脚。

可听闻到曹亮的主力大军已经抵达淮南并对吴军实施了三路包抄之后,孙綝当时便怂了。

虽然他没有和曹亮交过手,但是曹亮的丰功伟业,孙綝可是却早有耳闻的,在孙綝看来,司马懿已经是一位极为厉害的人物了,但他在执掌魏国权柄的情况下,却最终被曹亮给扳倒了,可见曹亮的非凡之处。

孙綝小人得志,行事极为地张狂,但并不代表他没有自知之明,他也十分清楚,吴军的强大在于水军的力量,如果离开了水,离开了船,吴军的战斗力那是呈直线下降的。

而魏军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的骑兵,在野战之中,那绝对是无敌的存在,所以当孙綝听说逍遥津和阜城一带出现两支魏军骑兵的时候,顿时便慌了手脚,不想把小命留在淮南,那就必须要抢在魏军合围之前,赶紧地突围,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身后的追兵,孙綝已经顾不上了,如果与之纠缠的话,只能是陷入一片混战之中,时间拖得越久,形势便对孙綝越发的不利,所以孙綝只能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尽管孙綝也安排了断后的人马来试图拖住魏军,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魏军的进攻过于的犀利,吴军断后的人马,根本就无可匹敌,挡也挡不住,孙綝只能放弃了其他的想法,一路狂逃,向着新城方向疯狂逃窜,接应的水军就在巢湖之上,如果吴军有机会登上战船,那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再惧怕。

可从寿春到巢湖,至少也有二百里的路程,前有拦截,后有追兵,孙綝想要逃出去,困难重重。

此刻的孙綝,心头是一片的悲凉,原本大好的局面,转瞬之间就已惨遭逆转,拿下新城之时,孙綝无疑是踏上了人生的巅峰,但现在看来,这更像是一个圈套,一个陷井,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孙綝不顾丁奉等人的劝阻,一意孤行,长驱北上,认为寿春不过是他的囊中之物。

但事实上,吴军根本就不具备攻下寿春的能力,尽管吴军使出了浑身的解数,而且还不断地增兵,可依然无法拿下寿春。

就在吴军受阻于寿春城下之际,曹亮已经是调动大军秘密南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对淮南实施了迂回包抄。

而蒙在鼓里的孙綝全然不知,情报的缺失让他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位置,当魏军图穷匕现之际,孙綝才恍然惊觉,张皇失措,整个吴军也是乱作了一团,此时再想要形成一种合力,已经是奢望着了。

或许孙綝这个时候肠子也悔青了,如果当初能听丁春的劝谏,拿下新城之后,见好就收,也不至于落到如今的地步。

毕竟新城那边距离巢湖只有几十里,就算新城守不住,但退路方面还是有所保障的,最不济也不会像现在这个仓皇无助。

但孙綝可不是一个能拉下脸来认错的人,他把所有的罪责,都归咎到了吴军斥侯主管官员的身上,大骂其废物饭桶,魏军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事先吴军的情报方向却是一无所知,这是什么,严重渎职啊,正是因为情报的缺失,才让吴军陷入到如今的灾难性的局面之中。

骂上几句根本就难消孙綝的心头之恨,他一怒之下,将那几名官员以玩忽职守的罪名给斩首处决了。

但杀几个人固然可以泄愤,让孙綝沮丧的心情得以舒缓一些,但这却无法从本质上解决目前的困境。

现在的局势已经是变得越发糟糕起来,魏军的三个步兵营已经全部完成了渡河,投入到了追击的行列,而寿春的守军,也是倾巢而出,加入到了追击的行列。

魏军在北线,投入地兵力已经达到了八万人,尽管说这些人数,比不起吴军的数量,但双方战力的不对等,早已完全地抹平了这种差距,身陷魏军重围之中的吴军,早已丧失了与之决战的勇气,人心惶惶,惊恐不安,全无斗志,如此的状态,就算孙綝鼓起勇气进行决战的话,也难逃一败涂地的命运。

最让孙綝担忧的,并不是身后的追兵,吴军十几万的人马,总会有一些拖后的队伍,这些落在后面的队伍,都会成为阻碍迟滞魏军追击的存在。

现在孙綝已经不再考虑死多少人的问题了,关键是得让这些人马死得有价值才行,如何突出重围,将是对孙綝的一个严峻考验。

因为孙綝面对的,可不仅仅只是身后的八万追兵,而是魏军四个骑兵营的六万精骑,这才真正可怕的存在,尽管目前吴军还没有和他们接触,但谁都清楚,一旦和魏军的遭遇,那才是真正的生死之战,如果吴军无法突破由四个骑兵营构筑的防线,那么他们就有可能永远也回不到江东了。

从刚刚传回来的最新消息,魏军西路骑兵军团已经抵达了逍遥津。逍遥津就在巢湖和新城之间,是吴军撤退时的必经之路,显然魏军也清楚吴军的命门所在,所以才会从荆州的义阳长途奔袭了数百里,连跨淮南数郡,赶到了逍遥津,封死了吴军的退路。

如果吴军不改变撤军路线的话,那么他们毫无疑问地将会和魏军骑兵要在逍遥津展开决战,只有突破了这道防线,他们才有可能逃到巢湖边上,逃出生天。

但如果他们无法突破魏军防线的话,逍遥津就会成为他们的葬身之地。

逍遥津可是一块不祥之地,吴军当年进攻淮南,就是在逍遥津吃了一个大败仗,那一战也成就了张辽的威名,难道说这一回他们又要重蹈覆辙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