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偏殿。

一大群食禄不够在正殿上拥有一席之地的朝臣们汇聚在一起。

虽然心里有些不平衡,但他们发扬阿Q精神,劝说自己正殿上的一言一行都有御史监察,而这里要自由散漫很多,至少可以交头接耳的说话。

至于御史们见谁怼谁,主要是在新的考核指标下,如果完不成本月的弹劾数量,轻则扣罚俸禄,重则罢官。

孔鲋跽坐在偏殿的角落中,听着周围人的议论,一言不发的闭目养神。

其实他心中也急,自打来了咸阳之后,虽然被拜为博士,但和扶苏只见了一面,还是腊祭时候,那时候扶苏站在点将台上,他在距离扶苏一百多步的台下……

孔鲋周围,还有大大小小的几十名博士也用同样的姿势,闭目养神。

这些都是扶苏继位后,从各地招募来的儒家士子。

后人总以为现在的儒家和后世的儒家一样,是一个整体。

但其实不然,现在的儒家和墨家一样……嗯,准确的讲应该是墨家和儒家一样。

墨翟死后,墨家分为三派。

而儒家在孔夫子死后,儒家渐渐形成十多个派别。

除了孔子直系后代的孔鲋之外,还有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这八大派;

以及荀氏之儒,和主要研习春秋的公羊、谷梁、左氏三家。

所以这些儒家博士们虽然穿着相同样式的儒服,但却彼此间隔很远。

当扶苏诏命九原军出击匈奴的胪传声传到偏殿的时候,满座哗然一片。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然而这两件事对于他们这些凑数的人来说,很多时候连做背景板的资格都没有。

颜氏之儒的当代话事人颜无咎悠然长叹:“陛下继位之初便征伐频频,不是仁君之像啊!”

一名年逾花甲的博士左右张望了一下,紧张兮兮的说道:“颜子慎言!颜子慎言啊……”

颜无咎鄙视的看了他一样说道:“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近臣畏罚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

“吾等既然蒙陛下征辟,到咸阳做官。那么食君之禄,就一定要尽心竭力以报陛下!”

“你不言,我不言,何时才能致君尧舜?”

那名博士呐呐不言,一旁的孔鲋却长笑一声问道:“敢问颜子,何为仁?”

颜无咎斜视了孔鲋一眼: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己者,约束自己也,复礼者,承天之道以治人情也。”

这是当年孔子对颜渊所说的原话,颜氏之儒这些年一直鼓吹的就是这一句克己复礼。

孔鲋等他说完,再次笑着说道:“颜子为何不将之后两句也说出来?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仁,是在自己本心中,要从自己身上去找的,不是从别人身上去找。换言之,仁,用来约束自己的,而不是用来约束别人的!”

“况且颜子所述,乃是士之仁,既非臣之仁,亦非君主之仁!”

颜无咎微微皱眉,但还是挺直身体拱手问道:“既如此,愿闻其详。”

他是不会像孔鲋称呼自己一样,称呼对方为‘孔子’的……

孔鲋见到大殿中的一大群‘背景板’们都向自己看了过来,于是在心中得意一笑。

学会文武艺,售与帝王家。

既然没有机会面见皇帝,兜售自己胸中所学,那么就在朝臣中形成舆论,间接的将自己的观点传到君主耳中。

于是孔鲋清清嗓子,正了正衣冠,思索着说道:“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子张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围过来的一众博士们纷纷点头,孔鲋说的是当年子张向孔子询问何为仁的典故。

楚国的子文多次当上令尹(丞相),又多次被罢免,但却不喜不怒,反而每次都把自己的一切政令全部告诉接位的新任尹令。

孔子回答说:这最多算得上忠,而算不得仁。

后来子张还举了陈文子的故事,齐国崔抒弑君之后,陈文子不愿意同流合污,从齐国出走。

孔子的回答是‘清’,也就是洁身自好,清白做人,但也称不上仁。

孔鲋接着说道:“此二子者,一曰忠,一曰清,譬如颜回之安贫乐道,子路之忠君死节,皆是士之仁,而非国之仁。”

孔鲋话音一落,不止颜无咎呲笑,他周围的很多博士也同时发出呲笑。

毕竟孔鲋口中的子张、颜回等,是其他儒门学派的祖师……

如果不是秦国严禁私斗,这里顷刻间就会上演一场自由搏击。

毕竟儒家六艺中,有相当多的体能和格斗训练,当年孔子最擅长的,就是以德服人。

力能扛鼎的读书人,就问你怕不怕!

孔鲋面不改色的接着说道:“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路向孔子询问,齐桓公杀了哥哥公子纠,而管仲是公子纠的下属,却在主公死后没有跟着一起死,这是不是不仁?孔子说,齐桓公不动刀兵,匡扶天下,这都是管仲辅佐的功劳啊,这就是他的仁!”

“管仲之仁,这就是臣之仁,国之仁!”

“当今陛下继位,虽然海内晏服,但北方游牧之民频繁南下,破我城关,杀我士庶,掠我财帛!”

“征伐频频,但却是出义兵,以伐无道,功在一时,利在千秋!此乃大仁也!”

孔鲋大声说完,无论是在场发怒击柱的博士,还是其他官位卑微的背景板,全部呆滞了片刻。

但随即不知道是谁带了个头,殿内爆发出雷鸣般的呼啸。

“彩!”

众人抚掌喝彩,孔鲋则拱手团团而拜。

在他身后,一直冷艳旁观的孟氏之儒也频繁点头,因为孔鲋所说的仁,和孟子所宣扬的仁如出一辙。

仁者爱人,国定而民安!

ps:感谢‘致彡青春’、‘狗千户、’、‘方闻月’、‘制杖师’、‘半世流离杨’、‘uyv根基’的月票!(^ω^)喵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