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彭山和肖遥两个人正在房间内相对而坐讨论局势变化的时候,一支全身黑色铠甲的军队出现在了湖州江南大营的校场.

足足一万人的步军,将江南大营外面的校场全部覆盖。

而在江南大营一侧的水师驻扎地,近五十只巨型楼船已经驶出了船坞,正在湖面上一字排开。

瑞安站在校场的观礼台上,望向台下枕戈待旦的军士,然后看向身边一位全身黑色重甲的中年将军。

虽然自己的奏议没有获得批准,但是朝廷还是按照四省地域的划分,组织了一个临时的军事机构,由于朝廷对于何时发起对苗疆的全面战争还没有定论,但是预先的军事准备还是必须的。

于是一个全新的机构就成立了,朝廷在原来的两江总督府的基础上,成立了南京太尉府,总理江淮四省军务,因此就等于设立了一个直接统辖四省全部府兵和营兵的元帅府。

同时南京太尉府也被授予了全权处理苗疆四省事宜的权利。

朝廷设置这个南京太尉府,目的昭然若揭,只是令瑞安不理解的是,朝廷设立了南京太尉府,却没有任命南京太尉,按照朝廷的惯例,如此重要的职务,一般都是由一品大员担当,而且还要挂上三公的职衔,南京太尉府也就是南京太尉的衙门。

因此瑞安基本没戏,即使是两江总督也不够级别,只有朝廷中的兵部尚书或者枢密院正副使才有可能兼容。

现在没有任命任何人,就说明朝中关于这个职位还在竞争。

这个南京太尉府下辖江南、江北、江左、江右四个行省,有江南、江北、东海三个大营,其中江南大营包括江南水师一万人和步军一万人,江北大营包括骑兵一万人和步军一万人,东海大营包括东海水师一万人和步军一万人,四省各自还有大约一万人的府兵,主要都是步军。

因此南京太尉府总计包括水师两万人,步军七万人,骑兵一万人。

但是东海水师用于海防,无法调入内陆,四省的府兵实际上平时都是分散驻扎,用于剿匪和维持治安,因此即使征调,也只能调动其中一半的数量,三个大营的骑兵和步军显然就成了未来对于苗疆战争的主要军事力量。

这样算下来,大概有七万的军队可以调动。

只是朝廷虽然没有明确有由谁来出任南京陪都的太尉,但是却先委派了一名太尉府参赞,也就是瑞安身边的这名中年将军姚辛。

这个姚辛就是兵部尚书姚礼的侄子,出身将门世家,而且一直在兵部和枢密院就职,不到三十五岁,就已经出任了三品的兵部军械司的司长,这一次又被点名指派为太尉府的参赞,虽然官阶在瑞安之下,但是瑞安却不敢轻看这个姚辛。

在官场上厮混了多年的瑞安深知,现在被派到这里的人,不是来镀金,就是来挑大梁,这个姚辛明显属于后者。

作为军中的少壮派,姚辛在被委任为太尉府参赞之后,立刻走马上任,但其上任的第一站却不是南京,而是这湖州江南大营。

这里是未来出兵苗疆的最前线,也是朝廷历来重要屯兵之地,只是由于地处内陆,并不在边疆,因此驻军数量远少于边疆。

在全国总计接近百万的各种军队之中,江淮四省只有大约十万人的军队员额。

虽然朝廷历来注重苗疆的问题,也在苗疆四周设有三个驻屯军,各自一万人的编制,但是长期的和平早就使得驻屯军名存实亡,沦为了只会种地不会打仗的农民,因此姚辛对于即将发生的苗疆大战并不乐观。

按照本朝的惯例,全国军队始终控制在百万之内,其中禁军共有二十万,用来宿卫京畿。

边军主要分为西北、北方和东北三个军团,各自大约十万人,总计三十万。

其余就是全国内陆十八行省大约二十万的府兵和设立在全国主要关隘和交通要地的十个大营,每个大营大约两万人的兵力。

因此朝廷可以用来征讨的苗疆的军队,就只有邻近省份的府兵和驻扎在临近省份的三个大营的营兵。

由于府兵长期分散在各省的不同郡县,因此一直存在训练不足的问题,很多地方的府兵也存在实际人数不足,吃空饷的问题,战斗力自然也就大大的打了折扣。

因此朝廷主要依靠的就是营兵,这也就是姚辛首先来到江南大营的原因。

江南大营的水师可以用来封锁溪州水运,步军则也比较熟悉山区作战,但是姚辛还是决定要亲自检验一下,以免出现太大的纰漏。

这一次太尉府参赞的名额,可是家族里面好不容易争取到的,虽然姚辛对于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但是兵凶战危,曾经去过边疆短期戍边的姚辛还是知道这其中所蕴含的种种危险的。

内陆不同于边疆,苗疆四省虽然一直都是土司自治,但是每年也还是向朝廷缴纳一定的赋税和贡品,而且各种制度也与内地比较接近,近百年来几乎没有大的战事,这里附近的几个大营也就跟着松懈了起来。

现在随着朝廷改土归流的决心已定,那么战事也就不可避免。这些年来,朝廷在西北的战事不断,因此军费开销不断增大,这也是朝廷决定在苗疆推行改土归流的根本原因。

只是西南虽然承平已久,但是一旦战事爆发,这里就会变得和西北一样。

姚辛看着校场下面的江南大营士兵们,不禁觉得自己此行意义重大。

但是在瑞安的心里,却有另一番打算,这一次朝廷居然在万寿节之前,就临时设立南京太尉府,这明显是告诉大家,战事即将开始,也是警告苗疆大小土司,不要对抗朝廷的改土归流。

只是深谙官场为官之道的瑞安,觉得这个做法并不高明,虽然朝廷统一了四省的兵权,但是如此大的权力,又成为了朝中各个派系争夺的焦点。

虽然自己根本坐不上那太尉之职,但是组建了太尉府,就相当于组建了前线的元帅府,因此按照自己的官阶,至少在军中也是一个将军。

自己平时虽然有江南大营的管理权,但是却没有调动营兵的权力,江南大营的人事任命权也不在自己手里,但是如果一旦自己出任了掌握实际兵权的将军,那就大大不同了,朝廷中除了边军,其他军队的将军职位都是战时才会授予,自己不但积累了战功,更是可能借以封爵。

最为关键的就是自己可以掌控这只军队的实际控制权,不论是培植自己的势力,还是在官职上再进一步,都是绝佳的机会。

关于各个带兵将军的任命并没有下来,因此瑞安看着壮志诚诚的姚辛不禁有些眼红。

人家明显是将门虎子,自己可比不上,因此无论姚辛提出什么要求,瑞安都竭力配合,即使他一来就提出要检阅江南大营,瑞安也是一口答应。

这里阅兵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开来,因此当彭山正向肖遥问起如何应对江南江北两个大营的时候,一个侍卫带着一份最新的情报就闯了进来。

这侍卫明显属于彭山的亲信,因此才如此准确的知道彭山的行踪,当彭山看了其送来的那一则简单的讯息后,就立刻递给了肖遥过目。

大湖阅兵的消息相信肖遥很快也可以从邸报看到,只是土司府的情报网反应明显更快一些。

肖遥看着眼前这份情报,立即就明白了其中隐含的意义,这明显是朝廷准备动手的前兆。

南京太尉府,明显就是针对苗疆而设立的,而姚辛在湖州阅兵,也是为了在大战前摸清家底,肖遥将纸条递回给彭山,开口说道:“这一次朝廷看来已经下了决心,一旦南京太尉正式人选一定,也就是大战开始的时候,留给溪州的时间恐怕不会超过一个月。”

彭山点了点头,“姚辛检查完江南大营,就会检查江北大营,而周围各省的府兵也会很快集结,看来溪州的平静很快就要被打破了。”

“我倒不是这么看,朝廷没有直接委派钦差作为统兵的元帅,而是组建了南京太尉府,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朝廷内部对于苗疆这一场仗的规模还没有最终得到一致的意见。”肖遥笑着看向彭山。

“你是觉得朝廷是在试探苗疆各大土司?”彭山立刻问道。

“当然了,不然朝廷直接派一个钦差出任元帅,进兵苗疆不就得了吗。之所以没有这么做,就是试探苗疆四大土司的军事反应和战争决心。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苗疆的分裂,一旦苗疆内部分裂,那才是真的灭顶之灾。”肖遥毫不避讳的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不论什么江南大营,还是江北大营,他们可以封锁溪州,却不能直接控制苗疆,但是一旦苗疆内部分裂,那就不同了,朝廷就可以拉拢一部分苗疆势力,溪州自然也就更加危险了。”

...